
龙楼镇作为在文昌“候鸟”人主要居住地点之一,常驻“候鸟”人近万人,多为各领域的退休人才。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候鸟人才和让一批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候鸟人才为文昌作贡献,由文昌市委组织部牵头在龙楼镇成立了文昌市候鸟型人才龙楼工作站。
设计恰当的积分制度,激活“候鸟”人才能动性
为激励更多在琼“候鸟”人才持续参与当地各类活动及建设,工作站启动“候鸟积分银行”计划,凡登记入库了的候鸟人才参与了工作站组织或协办的当地活动或建设都可获得相应的候鸟积分,候鸟积分可累计叠加储存方式登记储存在候鸟积分银行,“候鸟”人可以更自身需求使用积分自由兑换礼品。“候鸟积分银行“计划使得“候鸟”人在为文昌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融入当地生活的同时也能从中享受到额外效益,也使得“候鸟”人在琼生活不再单调乏味。“候鸟”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的底部支撑,更有文化与价值等层面的长远潜能。
联系生活的实际需求,探索候鸟第二故乡情
“候鸟”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他们的生活圈往往只有自己的小区或亲戚朋友中,唯有扩大“候鸟”人们生活圈,才能促进“候鸟”人与当地人文的紧密结合,无论是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还是发展“候鸟”人第二居住地不但是当地政府是美好意愿,也是“候鸟”人是美好意愿。
文昌市候鸟型人才龙楼工作站根据市人才局要求,每年都要为联系候鸟人才举办各类活动。在建站初始,工作站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只能通过站长主动联系有限“候鸟”人参与,从未有“候鸟”人主动联系工作站。自从启动“候鸟积分银行“计划后,往往工作站只是发布活动需求后便有“候鸟”人主动联系工作站报名参与。如在2021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张新明、解德华、韩吉成、高福群等书法老师主动联系工作站为当地居民写春联和“福”字,然后再组织部分候鸟书画家代表一起送到居民手中,又如工作站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的“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文艺主题活动一发布便有“候鸟”人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艺及能力主动联系工作站报名参加,甚至“候鸟”人才表示因为节目有限而无法参与表演感到遗憾,在活动结束后有的候鸟人才当场就使用了积分兑换了工作站准备的礼品,有的则是把积分储存在“候鸟”积分银行中等到自己需要时再用。
工作站通过“候鸟”积分银行吸引更多的“候鸟”人才参与各种人文活动有利于“候鸟”对第二故乡的认同,促进“候鸟”人才与当地人文的紧密结合,更有利激发“候鸟”人才参与第二故乡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建设的热情,每年春节时分,工作站还会对获得积分较高的“候鸟”人才进行入户慰问方式促进“候鸟”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候鸟积分银行”储存着的不单单是“候鸟”们的积分,更是他们的温暖及对第二故乡的爱。
小积分挖掘大人才
“候鸟”人才工作的一大难点就是,要用有限的精力去了解众多“候鸟”人,这一点,工作站站长感触很深。“候鸟”积分银行的施行,让工作站找到了应对的方法,“因为可获得积分的选项我们可以自主调整,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积分制和众多当地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会更加效率了解“候鸟”人才能。”在2021年初工作站在应当地政府要求,组织开展一次进入校园支教活动,工作站计划以“候鸟积分”的形式招募“候鸟”志愿者进入龙楼航天中学支教。王占友老师是工作站登记在册的一名“候鸟型”人才,也是一名老党员,在得知站里计划开展支教进校园活动后,主动请缨担任支教志愿者,不计任何回报发挥候鸟型人才余热,助力龙楼教育事业,王占友老师也正式成为一名义务支教航天中学的历史老师。有着34年党龄的王占友也积极响应党号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愿义务担任龙楼镇党史学习教育巡回宣讲的主讲人,到龙楼镇的各个村委会、社区以及企业等地开展专题宣讲。
文昌市候鸟人才龙楼工作站以“候鸟”积分银行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这里的“候鸟”人生活环境,让海南文昌的柔性引介人才更有“底气”,配合乡镇政府在强乡村治理,建设文明乡风中吸引候鸟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文昌市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