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张,夜班饭多吃点,晚上冷,饿得快,巡检可得两个多小时呢。”深冬时节,凌晨 1点,大北处理站运行岗张庆放下碗筷,在班长的关心下收拾好巡检包准备出门。
56岁的张庆是大北处理站的“老人”,多年的坚守他深知南天山寒夜的“厉害”。借着装置上的灯光,走到乙二醇注入泵前的张庆一边检查压力表的数值,一边听泵的运行声音。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通过设备运行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里,高高低低的输气装置一趟巡检下来要走将近两万步。
博孜-大北气田坐落在南天山下,是我国最大超深凝析气田,也是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向西气东输和南疆利民管网供气的主力气源地之一。博大采油气管理区下辖博孜、大北两个油气运维中心,东西跨度300公里,每年的冬供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生产一线干部员工“接生”新井,守好老井,把温暖送到下游。
随着夜幕的降临,远在70公里外的博孜处理站华灯初上。这里的寒夜比大北还冷,每年冬季这里都会迎来塔里木油田的首场冬雪。
同一时间,27岁的郭义勇在料峭的寒风中,依旧奔走在现场和主控室之间。仪电工作是个细致活,白天跑现场晚上盯屏幕,身为仪电工程师的郭义勇丝毫不敢马虎,竭力解决流量计计量不准的问题。 凭借着细致劲儿,他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三届技术技能大赛数字化运维比赛中获得银牌。
博孜处理站投产一年来,让郭义勇真正感到自豪的是,他参与组建的博孜气田系统组成“辐射网”,一口口气井为气田生产数智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迎战冬季保供,管理区坚持在保护好气藏的前提下科学迎峰度冬,截至目前,博大采油气管理区今年又有22口新井加入保供队伍,新建天然气日产能近480万立方米。
上一篇 中国作家协会致唁电悼念琼瑶
下一篇 人物|朱拉尼其人